近日,在心脏病医院张卫泽副院长的带领下,心脏内科一病区为一名老年严重缺血性心肌病,反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多部位起搏 除颤器(MPP-D)植入手术,标志着我院心内科介入治疗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81岁的张爷爷10余年前大面积心肌梗死后未积极行手术治疗,近十年的病程已进展为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近几年反复胸闷、气短伴水肿,一大半时间几乎都在医院中辗转,1周前因急性心衰发作再次急诊入我院治疗。
入院后,张爷爷在医生及护士的精心治疗与照顾下很快症状缓解,不再气短。张卫泽副院长带领陈效安副主任医师、李艳副主任医师、韩娟萍主治医师认真分析病情,患者长期心梗后期心力衰竭,已无血运重建的机会,常规规律药物治疗后多次心脏超声提示LVEF 值仍30%左右,心电图QRS波宽达150ms,提示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动态心电图提示多发短阵室速,这样的心脏后期的生活质量极差且猝死风险极高。
长期的慢性心衰,心脏已经发生了电和机械的重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以改善房室不同步,从而提高心功能。然而,仍然有部分符合CRT治疗指征的心衰因心梗后存在的心肌瘢痕、非均质的电激动等,导致植入CRT后无反应,近年来提出了左室多部位起搏(MPP)技术,是结合左室四极导线提供左室双位点起搏,能夺获更大面积范围的心肌提高室内同步效果,提供更协调一致的左室收缩,优化血液动力学,改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LVEF值,提高CRT反应率,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安全有效。
张卫泽副院长在起搏器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及前沿技术,结合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成功为患者进行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多部位起搏 除颤器(MPP-D)植入手术,手术过程顺利,影像学显示导线位置理想(在左室最远点),MPP起搏后QRS波较前明显变窄,原来的室性早搏明显减少,测试心脏同步性良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大多数患者对心力衰竭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都极低。除了药物治疗,近几年心衰器械治疗的进展也非常大。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经过国内外大量临床试验验证植入三腔起搏器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这些患者病情大多较严重,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差,而这些器械的植入需要的技术难度较高,一般医院难以开展。心脏病医院心内科一病区在张卫泽副院长的带领下,现在常规开展此项技术,为一些严重的心衰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