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今天,我们从中医角度聊一聊大家关注的秋季祛湿。
古话有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在这冷热交替,雨水频繁的秋季,湿热、寒湿侵袭,人的抵抗力也在减弱。
在中医看来,“湿气不除百病生”。“湿气”重,给人带来最明显、最直接的影响是头发油、脱发;大便粘稠、不成形;身体乏力,容易困;水肿、虚胖。同时,湿气入体后,会阻碍气血运行,影响睡眠质量。
那么,我们身体的“湿气”是如何形成的呢?中医专家介绍,体内湿气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很多人以为湿气离自己很远,其实,熬夜、嗜荤、贪凉、喝酒 、缺少运动、吹空调、穿的少、工作压力大、地处湿气重的地区或者房间不通风透气,都极易加重人体内的湿气。
实际上,入秋后是身体祛湿的好机会。如何祛除体内的湿气呢?大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运动锻炼注意舒展筋骨关节,增加身体的柔韧度,如果筋骨关节僵硬、涩滞,则不利于肝胆的疏泄,会加重烦躁、紧张和焦虑。
热水泡脚
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和经络分布,用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可以祛湿驱寒。
刮痧拔火罐
中医祛湿有很多方法,如中药祛湿、穴位祛湿等,其中刮痧、拔火罐最受欢迎。刮痧侧重祛除湿热、暑湿和风邪;拔火罐则侧重祛除经络中的寒邪、湿邪和风邪。
中医科尚磊主治医师建议,秋季常喝祛湿茶,赶走身体内的湿气。
茯苓、薏米和赤小豆等都是祛湿常用的食材,茯苓是公认的“健脾祛湿王”,具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等作用,用它泡水喝,能很好的排出体内湿气,此外,薏米和赤小豆也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同时还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体内湿气重的人不妨用茯苓、薏米和赤小豆三种食材一起煮水代茶喝,每天一杯,帮助赶走体内的湿气。
湿气重,百病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预防湿气入侵,学会祛除体内的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