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仪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明人荷兰生理学家威廉?爱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在1903年 Ein thove 发表了一种《一种新电流计》的论文,由此开始了心电图临床应用的时代。
1906年 Ein thove 提出双极肢体导联的概念。
1913年标准双极肢导心电图问世,并独自运用了20年。
1920年英国刘易斯(lewis)对双极导联系统提出质疑,一、距心脏较远使心电图衰减严重;二、不能反映心脏水平面的向量变化。
1933年 维尔逊(Will son)最终完成单极导联心电图,至此,心电图导联系统已成为12导联系统。
1942年 戈德伯格(Goidberger)发明了沿用至今的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L、avR 、avF。心电图的振幅一下子增加了一倍。标准12导联心电图最终得以完善。
从1882年至今,心电图的先驱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心电检查与诊断技术临床应用已逾百年而久盛不衰。
如今,心电图检查已成为临床四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应用范围已超出心血管病的诊治,譬如对脑血管病(例如尼加拉瀑布样T波)、呼吸系统疾病(例如肺栓塞)的诊断都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