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 国内首家高分通过JCI认证的医院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国内首家高分通过JCI认证的医院,该称号由国际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颁布。
  • 最佳民营医疗机构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2020优秀非公医疗机构第1名,该称号由丁香园发布“2020最佳品牌传播医疗机构”综合排行榜获得。
  • 人力资源
  • 资质查询
  • 服务热线:029-96999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大医之道39|曾广伟:心脏介入治疗的「多面手」

作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时间:2021-11-12
浏览:4678次

「希望瞬间的积淀不要流淌,岁月的馈赠别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我们与时代一起,向阳生长。」

他是一位敢走出舒适区的医生,也是一位对患者全心全意的医生,更是对医学事业充满热爱的医生。他是从无数台手术中历练出来的术者,也是将所有心脏内科介入手术都做得很好的「多面手」!他就是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脏病医院心内二病区主任曾广伟。


曾广伟
心脏内科二病区主任 
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原副主任医师
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电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西安市医学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复杂冠心病综合治疗,心律失常射频及起搏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退行性瓣膜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TAVR)等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房颤的综合治疗:冷冻球囊消融及左心耳封堵(watchman 全球带教导师),高血压病及心力衰竭预防及治疗,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走出舒适区,挑战「上坡路」

为什么学医?对曾广伟来说,学医是一种缘分。两次高考都被医学院录取,他以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开始了五年求学路。2004 年毕业后,曾广伟成为当地矿务局医院的一名医生,在一次次门诊、查房、抢救中,他逐渐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也深刻感受到患者求诊时的无助。

短短几年时间,不到 30 岁的曾广伟,成为当地矿务局医院的副院长。但面对如此飞快的成长进步,曾广伟不以为意。「当时,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和同学聊天时,我常常在想:小地方,自己还是『井底之蛙』,一定要出去看看,不断提升,往高处走,挑战更多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不满足于现状的他,以当时统考前几名的成绩踏上去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攻读心内科硕士研究生征程。至此,曾广伟开启了在心内科领域的精进之路。

在唐都医院,曾广伟跟随心脏病知名专家柳荫、郑强荪、王海昌、王海燕等,分别学习了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起搏器介入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等方面的技术应用,经过将近 1 万台手术历练,每天休息不足五小时,坚实掌握了心脏内科各种疾病介入治疗精髓,并不断开创新技术新业务(率先在西北行冠脉内激光消蚀斑块技术、左心耳封堵术、希氏束起搏术),始终走在国际国内的技术水平的前列!

据他回忆,曾有一位来自新疆的患者,当日已经办理出院了,但在离开医院的路上再次感到身体不适。接到患者家属的求助电话,曾广伟立即赶到现场,和救护车一起将患者带回医院。「这是我的病人,我最了解病情,必须负责到底,不论任何时候,我都有责任照顾他的安危。」就这样,连夜抢救做手术成为曾广伟的工作日常。「患者一分钟都不能等,生死攸关的事不能拖延。那时候常常连夜加班,一台接一台手术,把患者从生命线边缘拉回来,我觉得是作为医生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那时候觉得再累都是值得的。」

跟随专家的脚步,曾广伟拓宽了视野,也使得介入治疗技术得到迅猛提升。「人生最难的路是上坡路,很费力很艰难,但每一步都代表着付出与改变,一直走下去,时间总会给出答案。」大胆走出舒适区,在唐都医院的新环境中不断历练,曾广伟坦言,这段难忘的日子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撑一把「小伞」解决患者「心」疾

房颤是最常见的老年性心律失常疾病,我国约有 1000 万名房颤患者。研究数据显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血栓形成绝大部分起源于左心耳,这也是房颤患者脑中风发病率超过常人 5 倍的原因。而一旦发生中风,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命威胁及家庭负担。

今年 71 岁的任先生,因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胸科医院就诊,同时因胸痛查出主动脉弓溃疡,壁间血肿,轻度夹层!经追问病史,患者同时患有永久性房颤,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等。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主动脉弓进一步撕裂,后果不堪设想。

转入心脏病医院心脏内科二病区以后,曾广伟仔细了解病情后行术前讨论:患者要求较高,可行单分支保留主动脉腔内覆膜隔绝术!同时患者因房颤出现脑梗死,服用抗凝药物后又出现脑出血。因此,采取主动脉腔内隔绝 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治疗是从根本上治疗老人房颤、预防脑梗塞,脑出血的最佳方案。此手术在其他综合三甲医院,很难同步进行。

5 月,在心脏病医院王海昌院长指导下,曾广伟穿刺双侧肱动脉及右侧股动脉,顺利的完成保留左侧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腔内隔绝术。随后,曾广伟穿刺双侧股静脉,因患者年龄大,耐受不了全麻,在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建立房间隔左房及左心耳模型,ICE 指导下靠后靠下穿刺房间隔,为患者顺利植入 24 mm watchman 封堵器。封堵器像一把撑开的「小伞」,隔离了左心房与左心耳的内腔,一次封堵成功,顺利完成手术。经 ICE 三轴多角度查看无残余漏,压缩比良好,释放封堵器,完美封堵。

手术仅用了不到 3 个小时,而老人全程无不适,只觉得自己仅仅是睡了一觉。又因是局麻,术后即可正常和家属交流和进食,患者和家属对王海昌院长及曾广伟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曾广伟成功为将近 100 例房颤患者实施了射频消融和或左心耳封堵术,为患者带来了健康生活的希望。5 月,曾广伟被授予 Watchman 左心耳封堵技术带教资格,成为 Watchman 全球带教导师,陕西省此前仅有 3 人获此全球带教殊荣。

精准施治 确保尽善尽美

多年来,曾广伟对心脏病介入治疗可谓面面俱到。除了先心病及结构性心脏病封堵,在冠心病、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心律失常及心衰起搏治疗也拥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来自汉中的李师傅患有缓慢持续性心房颤动,8 年前曾在当地医院做过右室心尖部单腔植入术。一场大病让他连睡觉都成了奢望,然而因医疗条件有限,当地医院仅停留在利尿强心的治疗阶段。

经过多方打听,李师傅通过病友介绍找到曾广伟,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李师傅来到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就诊。曾广伟详细询问病史及阅读检查资料后,考虑李师傅心功能直线下降是因为起搏器介导的心肌病,要想帮助患者解除目前困境,必须模拟人的生理起搏——希氏束起搏!

经纠正心功能,李师傅在耐受手术的前提下,重新植入了希氏束电极,把原来的心室电极放至双腔起搏器心房电极处(以备不时之需),随后调节参数为 VVI 模式,术后心电图 QRS 波群宽度接近正常生理宽度,达到了现代科技和生理起搏的完美结合。经过强有力的药物治疗,患者水肿和心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转。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小丽,因心房缺损 2 个孔,传统的单伞不适合做,被多家医院告知,需要去心脏外科开胸房间隔修补手术。但尚未结婚的她很担心手术创伤瘢痕会影响今后生活。通过多方咨询和打听,小丽慕名找到曾广伟。

入院后,曾广伟安排相关检查。食道超声结果显示,回报缺损分别为 14 mm、9.3 mm, 而两处回声失落间距约 17 mm, 曾广伟根据超声结果详细评估房间隔缺损及缺损周边的解剖比邻关系,反复研究后确定采用微创手术,双伞封堵方案。手术持续约一个多小时,最终成功完成了双伞封堵。

术后第一天,小丽就能下床活动,第三天便康复出院。女孩及其父母感动不已,术后第三天女孩康复出院。双伞封堵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是为数不多的案例。

除了先心病的综合治疗,在冠心病方面,曾广伟也勇于挑战高难度。患者刘女士身体基础病较多,查冠脉造影显示严重冠脉三支病变,且心脏重要的三根血管闭塞两根,仅剩的一根血管达 95% 狭窄,当地医院多次下病危,并建议到外科行心脏搭桥术。

考虑到老人承受外科手术,家人带她跑遍了国内多家大型医院就诊未果,后慕名来到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脏内科,曾广伟主任凭借多年经验,立即制定针对性的手术策略,最终经历两次手术,耗时约 3 小时,成功为刘女士完成冠脉全部三根血管的血运重建,帮助老人渡过难关,避免了开胸之苦。

曾广伟对待每个复杂手术,每一个特殊病例,都会倾注心血、精准施治,确保尽善尽美。

信任为本,与患者相依相伴

在曾广伟的心里,医生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感情的投入。

从医多年来,曾广伟每天都会抽出半小时查看手机微信群的消息,而这些微信群都是患者群,大家在群里诉说病情,询问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曾广伟都会一一回复。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我的手受伤需要缝针。当时那位医生技术不是很娴熟,整整五个小时都没有完成,我特别疼特别着急。我在想,如果我以后做医生,一定不能这样。」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曾广伟始终记得当时作为患者的焦虑与疼痛感。与患者之间相依相伴的亲密,便来源于曾广伟对患者的这份感同身受。

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科室团队带头人,曾广伟表示,自己的心态更加沉稳了。「多年前,第一次穿铅衣是有些怕的,射线是不可避免的。上台手术,我都怕了,那患者该怎么办?每当面临术中的突发情况,我都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慌张,沉住气,找方法。」一次次手术的成功,曾广伟用医疗技术作为利器为患者开辟一道道生门,同时,也将解除患者病痛作为动力,不断研究个体化治疗方案。

如何评价一套治疗方案的优劣?曾广伟认为,标准就是经得起同行们的质疑。「开始,有的患者来看病不太放心,跑到好几个知名三甲医院求诊,最终,几家医院都建议用我的方案。患者以后来看病再也不用跑冤枉路了,都很相信我。」

临床技能的提高离不开科研和学术的支持,如今,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与患者,曾广伟将科研时间放在了下班之后,常常熬夜查看论文、读书、做笔记……当然也有回报!至今,SCI 论文发表 10 篇,主持基金 2 项,出版专著 2 部,专利 6 项……他认为,医学研究日新月异,心脏病学还有太多的空白和未知,只有不断追寻与挑战,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会做手术,说明你只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做好手术看好病才是一个好医生,看好病手术很棒科研也行,那是将才,如果同时能讲好课会带团队,那才是一个帅才。」这些年,曾广伟最为感谢王海昌教授,「我最初不善于交流沟通,也不太敢尝试。教授鼓励我参加国内国际心脏病的学术会议及训练营,多做学术交流,与全国各地同行探讨前沿技术。」随着医院这两年的快速发展以及知名度不断提高,曾广伟带领科室团队与全国同行建立了紧密联系,为下一步科室更快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医路漫漫,风华正茂的曾广伟坦言,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竭尽所能治愈每一位患者。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365 个日夜,曾广伟都忙碌在门诊、病房、手术室,一次次不断成长、努力蜕变,他在心脏疾病的探索之路也愈加明晰。

不忘初心,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