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 国内首家高分通过JCI认证的医院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国内首家高分通过JCI认证的医院,该称号由国际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颁布。
  • 最佳民营医疗机构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2020优秀非公医疗机构第1名,该称号由丁香园发布“2020最佳品牌传播医疗机构”综合排行榜获得。
  • 人力资源
  • 资质查询
  • 服务热线:029-96999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大医之道41|王莹: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者谓我何求

作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时间:2022-05-20
浏览:959次

焦虑、抑郁、多疑、妄想、幻觉??????

你是不是想太多了?

没事,放宽心就好了。

这些心身疾病很多时候都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患病者承受的不仅是生理、心理的双重折磨,也许还有周遭的非议和不理解,极端情况下产生的后果往往是一个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随着精神、心理疾病问题的日渐突出,心身医学在防治方面的重要性也不断彰显。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身科王莹主任带领科室团队坚守一方阵地,为患者消除病痛,助其回归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而不断努力。

专家介绍

王莹

心身科主任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博士后

曾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身科工作10余年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分会青年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及睡眠障碍等常见疾病的基础和临床工作。

一个梦想身披白衣

“一直觉得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王莹最初的想法很单纯,就是觉得穿上白衣,救死扶伤是一件很酷的事。

因为家人身体状态不好,王莹经常会往医院跑,看到医护人员平时的点滴工作,为患者解除病痛,让她更加确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的梦想。

1999年王莹顺利考入山东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04年毕业后紧接着就是考研。“当时有两个想法,一是考北大清华、二就是穿军装,上军校。”医生酷,军医更酷!没有纠结太久,王莹开始努力去实现自己下一个目标。

本科毕业同年,王莹顺利考上第四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后因优异表现直接留在西京医院工作,期间实习轮岗经历了急诊科,心内科等,基本上把内科科室能转的都转了一遍。“心身科会有很多躯体疾病相关的内容,这个经历对我来说是经验的积累,在疾病判断上就能够更准确。”王莹之后逐渐“转型”到心身科有了坚实基础。

2008年,王莹考上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江文教授,从事神经内科研究。“当时研究方向是抑郁相关内容,接触这些比较多。”做实验的过程中,王莹慢慢对心身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兴趣越来越浓。常见的焦虑、抑郁这些疾病并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探索。

“课题是做完了,但自己总觉得做的不是那么好,不是很系统。”王莹的博士课题“炎性机制在难治性抑郁发病中的作用研究”顺利完成,但她自己并不满意。2011年博士毕业后,王莹下定决心转入心身医学科。

经过两年的临床一线工作,王莹在心身疾病治疗方面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师傅的师傅,精神医学专业的一个牛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张遐教授刚好有一个抑郁相关的研究课题,江文教授推荐了我。”两年前博士课题的不足让王莹很快做了决定,2013年2月份启程前往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攻读博士后。

“渥太华的夏天很舒服,张老师时常带着我们一起去野外烧烤。”王莹回忆博士后研究期间的轻松时刻,所在实验室总共七八个人,关系非常融洽。

但渥太华的冬天极其寒冷!圣诞节前后王莹正好在做行为学的实验,需要严格控制时间进行实验干预,每天晚上10点多必须要去趟实验室,而此时室外气温至少是零下二三十度。“小羽绒服外面套大羽绒服,帽子、口罩、手套一起上,全身上下就露两只眼睛,手机都不敢拿出来,一拿出来就死机。”王莹出门就是“全副武装”,连续一个多月天天如此。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王莹博士后期间从事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发生快速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获得了关键性的数据,研究结果得到了张遐教授的认可。

2014年9月份,王莹完成博士后阶段科研工作返回西京医院心身科。“回来以后就开始负责整个病区工作了。门诊、查房、收治患者等等。”王莹一边积累经验,一边进行临床课题研究,先后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4.5分,医者生涯硕果累累。

一句话语沁人心脾

2011年王莹刚进入西京医院心身科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一位至今让她记忆深刻的患者。

“是个年轻女孩,不到20岁吧,接诊的时候撩起袖子给我看,胳膊上全是密密麻麻、新旧不同的划伤,甚至腿上也有,不忍直视。”作为专业心身科医生,初出茅庐的王莹一时间也有些错愕。

“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尤其是情绪上来之后,我把自己划一下,看到血流出来会让我很舒服,感觉心情一下就平静下来了。”女孩坦言。

王莹跟女孩聊天发现,她的情绪波动很大,时不时就会不高兴。从10来岁开始就出现了情绪方面的问题,特别不舒服,但她自己也说不清原因。父母带着她到处看病,各种各样的检查做了很多,但一无所获。慢慢的家人对她有了各种不理解。是不是矫情?不愿意去上学,逃避?或是其他各种各样的推测。症状的反复发作不仅让她学业荒废、工作艰难、自己和家人也备受折磨。

“她是一个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问题,已经被折磨了七八年了。”经过诊断,王莹确认了女孩的病情。

除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外,心理治疗是贯穿全程的重要治疗措施。王莹不仅要对女孩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心理治疗与疏导,还需要对她的父母进行同样的工作。“其实就是和他们聊家常,改善家庭关系,提高社会支持,对治疗有很好的作用。”王莹如此形容自己的工作。最终,经过王莹积极的阶段治疗和调整,女孩的病情明显改善。

“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感觉自己这么平静过。”出院时女孩一句简单的话语,让王莹感觉做医生的成就感“爆棚”!

王莹还接诊过一个5岁的小男孩,是她从医以来遇到过的年纪最小的焦虑症患者。

“这个孩子只要是去幼儿园就会呕吐,路上吐、幼儿园门口吐,但只要跟着老师进了学校就没事。”王莹回忆说。

同那个女孩的情况一样,老师、家长起初以为是他不愿意上幼儿园,捣鬼捣乱,故意不去等等。但随着呕吐次数越来越多,家人带着他四处就医,原因不明。呕吐持续半年之久,孩子痛苦,家人无助,走投无路。

“一个大男人,面对儿子的痛苦束手无策,只能在医生面前放声大哭,儿子也跟着一起哭。”王莹在诊室见到这对父子时,他们的情绪瞬间崩溃。

“我已经在路上了,一会就要去幼儿园了,然后肚子就难受,感觉有东西要出来。”从小男孩并不十分清晰的表述中,王莹感觉到了疾病的一丝端倪。后来的问诊中,王莹发现孩子确实存在一些教育问题,到幼儿园之前会产生预期焦虑。考虑孩子年龄小,选择了心理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沙盘游戏治疗,孩子的焦虑问题终于迎刃而解。父子俩久违的笑容是对王莹最好的褒奖。

一种责任负重前行

来到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身科任主任后,对于提高心身疾病认知工作,王莹依旧不遗余力。

对于心身疾病来讲,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患者自我认知必不可少,但最为重要的,是对疾病的认知。

十多年前王莹刚开始上门诊的时候,患者往往是一个人来。家人朋友的陪伴很难,患者不愿意跟任何人说,有非常强烈的病耻感,认为到心身科看病就是精神有问题,不正常,自己先给自己贴上了标签。认识不够,出现症状不以为意,病情加重去看医生,去了很多科室,做了很多检查依然查不出问题,病程长的患者十多年才得到确诊,疾病长期的折磨对于患者和家属带来的痛苦可想而知。

另外不仅是大众的认知不够,医生的认知也不够。非精神科或心身医学科的医生对心身疾病认识略有局限。患者经过各种检查都没问题,或是吃药后能好一些,但是患者回家后可能很快症状又反复,不能明确疾病诊断。面对这种患者,很多医生不会想到有可能是心身疾病所致。

最终的结果,就是心身疾病的患者就医经历曲折往复,长时间得不到对症的治疗。

“我明明是身体不舒服,你怎么能说我心里有病呢?”

“我不觉得我有啥问题,是其他科医生让我过来看一下。”

心身疾病患者的依从性一直是个难题。

事无巨细,反复沟通。心身科的医生不仅要诲人不倦、还得“能查户口”。

不厌其烦的为患者解释药物治疗原理、心理治疗目标、物理治疗效果、社会支持意义、运动治疗方法,改善患者依从性;横向、纵向去了解患者,甚至从出生开始、走路说话、上学工作、家庭社会关系,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王莹经常和同事互相调侃:“来一个患者,你把人家祖宗八辈都问得清清楚楚。”

在遗传易感性的因素之下,加上一些外在因素,比如患者经历的特殊事件影响,共同作用导致疾病出现。但心身疾病的患者个体差异很大。

焦虑症患者可感觉心跳加快、胸闷、呼吸不畅、窒息濒死感、头痛、呕吐、腹胀、腹泻等。抑郁症患者可有头痛、胸痛、背痛、关节痛、肢体痛、胃肠功能紊乱、疲劳乏力、精力不足、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心身科医生要为每一个患者都制定出非常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而对患者的精神检查就尤为重要。

科室会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关注自杀、自伤风险,家庭支持,症状学特点。针对焦虑、抑郁,可以通过特定量表去筛查。

王莹认为心身科医生,更像是一个全科,或者是一个整合。既要关注患者身体不适,还要关注心理问题,社会关系,社会支持,要关注到方方面面。焦虑也好、抑郁也罢,心身科医生看到的不是一个疾病,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治疗一定是全方位,也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的内科、精神科经验,高超的心理治疗能力、技术、技巧。

一份快乐贯穿始终

心身科干久了,整个人都不好了?

每次被问到这种问题,王莹都是笑着说:“你觉得我有么?”

王莹表示,接受负面信息在心身科医生的工作中无可避免,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化解。科室内部会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减压,始终保持科室内部温馨愉悦的工作氛围,将来还希望在全院组织减压互助团体,为每一名医生提供心理疏导。

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患者来的时候情绪低落、痛苦、甚至是坐着轮椅,走的时候腿脚利索,脸上笑开了花!”在王莹看来,心身科医生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大家保持快乐的心情和积极的情绪,共同努力做好治疗和预防心身疾病的工作。

患者的一份谢意,一张笑脸,对于王莹来说就是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