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 国内首家高分通过JCI认证的医院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国内首家高分通过JCI认证的医院,该称号由国际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颁布。
  • 最佳民营医疗机构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2020优秀非公医疗机构第1名,该称号由丁香园发布“2020最佳品牌传播医疗机构”综合排行榜获得。
  • 人力资源
  • 资质查询
  • 服务热线:029-96999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大医之道|王学智:以医为生,以心为灯

作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时间:2022-07-18
浏览:1078次

“李叔,我已经和王主任打好招呼了,咱们今天就去找他看病,你不用担心,王主任的技术特别好,我在他那治好后,这么多年再没复发过。”小满(化名)手握方向盘,一路朝着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方向行进,他不时宽慰着坐在副驾驶座上的老叟。小满是位肝癌患者,2016年他在西京医院接受治疗,至今健康,他口中的王学智就是当时为他手术的王学智教授。

王学智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消化外科一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原带组教授

陕西省医师协会胰胆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保健协会肝脏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保健协会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肝胆胰脾等普外科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常规手术及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尤其在肝癌切除、胆囊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脾切断流方面有很高造诣。

有些患者成了朋友,有些朋友成了患者

“患者看起来比小满在电话里描述的情况严重多了。”在消化病门诊,王学智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面色蜡黄、消瘦的老者,直觉告诉他,李叔的病情并不简单。

果不其然,详细询问李叔的病史,胆囊切除术后15年、乙型肝炎并肝硬化6年、糖尿病5年、腔隙性脑梗病史2年、结肠癌二次手术后1年,诊断胰头癌并皮肤黄染1月余。这一个个数字串成了李叔与疾病长达15年的斗争史。这次严重的病患加上之前复杂的病情,当地三级医院直接建议放弃手术治疗。是主动出击还是静待生命结束?李叔想再试一试。

胰头癌继发黄疸,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病灶,如果做单纯的保守治疗,肯定效果不佳;但李叔已70多岁,年龄大、基础病多、腹部多次手术,再做一次特大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风险极高。王学智坦言:“对肿瘤患者而言,切除和不切效果明显不一样,我愿意接受能对患者带来益处的手术挑战,哪怕这风险和压力极大,我都愿意去承担。”

让患者有选择的机会,也赋予他抗争的勇气。经过充分沟通后,李叔选择与王学智并肩作战。

住院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稳定血糖等指标,再次确认无手术禁忌症,李叔很快就被安排了探查手术。无影灯下,王学智的手术刀穿透皮层入腹,“腹腔粘连很严重,所幸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手术台上的王学智小心翼翼地剥离黏连部分,探查发现胰周肿大淋巴结紧贴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并将其推移到旁边。

能否清扫切除淋巴结而不伤血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毫厘之差就是患者的生死线。常规右侧入路显然是行不通了,王学智果断选择动脉先行路径,精准解剖,安全地保留了动脉血管、彻底清扫了肿大淋巴结,成功为患者切除了病灶,顺利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术后李叔顺利恢复出院。

“病魔和死亡风险是所有外科医生和患者要共同面临的两大敌人,取胜是激励医者攻克疾病的动力”,王学智感叹道。在西京医院工作多年,为了实现“做一名好医生”的目标,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疾苦,减小手术创伤,王学智向前辈老师学习、向同行请教交流、自己打卡充电。从基础解剖、微创基本功到每一个完整的术式,从开腹手术到微创手术,一路走来已经游刃有余。

在西京医院有千余名肝胆胰肿瘤患者在王学智教授的精湛手术和精心治疗下康复出院,目前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又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患者获得新生。擅长微创腔镜手术的王学智介绍,腹腔镜与传统的开刀手术比,手术切口、创伤、出血明显减小,术后恢复快,是现代外科的发展方向。

据疾病谱显示,胰腺癌、肝癌、胆管癌等好发于中老年人,这一群体大多机体机能退化,多伴有基础病。患了肿瘤,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常规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是王学智和患者共同探讨的问题。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很多患者的联系方式,他会定期随访这些老朋友,接听新患者朋友的咨询电话,有的患者起初互不相识,后来治好了,就成朋友了。他的一些朋友或朋友亲属患了病依然会选择王学智治疗。

“医术仁心,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不应该是部分人认为的‘敌对’关系,我认为更应该是战友关系、朋友关系,战友和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信任,信任是我们医者不屈前行的动力。”王学智对医患关系有自己的见解。

以主刀的格局当助手

“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王学智记忆中的从医之路并非坦途。

村卫生室离家不远,小时候的王学智总喜欢和小伙伴去卫生室附近玩耍,他喜欢观察来卫生室的人们,医生开点药打个针,邻里乡亲的小病小灾、难受劲儿就消失了。可总有一些治不好的病,邻居得了肿瘤,因为没有钱到大城市去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最终人走了。产妇大出血送到县医院,因路途遥远最终母子都没保住。“医生这个职业很神圣,能解决痛苦,带来幸福”的观念植根在尚未成年的王学智心中。1989年,王学智如愿成为一名医学生。

在外科流传着“持续拉钩,间歇挨骂”的梗,看似调侃,实则为外科医生的真实写照。倾心于外科的王学智从实习时就开始跟着老师上台手术,阑尾切除是他的“毕业考”项目。王学智解释,持续拉钩就是作为助手上台要给主刀协助,暴露手术部位,间歇挨骂就是有做得不到位、跟主刀配合不好的地方要挨训,但是只有老师指出不足才能进步,那个时候实习生都喜欢被老师“骂”。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科室开展的手术以微创的腹腔镜手术居多,对术者而言,微创技术的娴熟得益于开放手术打下的基础。

外科医生的培养周期长,不可能每台手术都可以去当主刀。比如,肝脏手术从最早的肝脏良性病变的局部切除,到肝脏肿瘤的局部切除,再到肝脏肿瘤的半肝、三叶切除,这些都是逐渐积累起来的过程。年轻的外科医生应该用主刀的格局来当助手,充分了解患者情况,每一台手术争取多看手术步骤,熟悉手术中的关键点、风险点,主动配合主刀操作。正是有了烂熟于心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步骤,等到自己成为主刀时才会得心应手。王学智将这个称之为外科医生的基本素养。

“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才会照亮最初的梦想。”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每一步都是汗水浇灌的结果。

第一次尝试新技术,第一次独立完成手术,第一次提升手术难度……医生的成就感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患者解决病痛。从医近30年,5000余名患者在王学智的治疗下重获希望。

治疗是患者与医生的双向奔赴

什么叫病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病。看见疾病,更看见人。在王学智的日程表上,密密麻麻的手术排期占据了大半壁江山。除此之外,与患者的沟通也有一席之地。做治疗前,王学智会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和患者充分沟通。“当你比患者更熟悉他的疾病,提供合理的方案,告诉他最佳结果和最差可能,患者一定会主动配合治疗。有赖于这种信任,医生也会备受鼓舞、深受感动。”治疗本就是一场患者与医生的双向奔赴。

“虽然我做手术辛苦,但是一想到给患者解决了实质性问题,疲惫不复存在。如果患者恢复顺利出院,我的成就感就更强了。”王学智笑着说。手术成功、患者康复是支撑王学智一路走来的动力。当然,作为外科医生,他也有一些困惑,一些病人自己已尽力去做了,但患者恢复得没有预期好,或者出现了严重并发症,他会和家属一样难过。在医学领域,只有尽力、没有完美,这种遗憾和自责,与感谢、成就一样可贵。

叩问初心,王学智和科室的青年医师交流:“不要忘记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感谢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谢患者给予的学习进步机会。掌握医学前沿知识,汲取新治疗理念,我们有责任想办法解决患者的痛苦,降低风险,尽力治好或达到一定的效果,这是初心。”目前科室这支年轻团队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为患者解决痛苦的医者梦想。

向上生长,枝繁叶茂。如今的王学智在蓄积坚韧之力、驰而不息向前进的同时,关注着青年医师成长,他坚信,医学的发展终将在一代代青年医师的接力奋斗中前进。

壮志豪情应犹在,逐梦不止尚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