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 国内首家高分通过JCI认证的医院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国内首家高分通过JCI认证的医院,该称号由国际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颁布。
  • 最佳民营医疗机构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2020优秀非公医疗机构第1名,该称号由丁香园发布“2020最佳品牌传播医疗机构”综合排行榜获得。
  • 人力资源
  • 资质查询
  • 服务热线:029-96999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来自G1918的“表白”|感恩,生命从这里路过

作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时间:2022-11-04
浏览:569次

每天、每月、每年,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患者,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或检查、或就诊、或治疗。正是基于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国际医学人收获了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封封感谢的信件、一面面肯定的锦旗。

而下面这封长达3023字的感谢信,再次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医学人的初心和使命:“一个优秀的医疗团队,绝不是依靠冰冷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而是对一种信念的固守和践行,是无处不在的温度和热情。”

感谢,生命从这里路过——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就医感受

01天有不测风云,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当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与疾病做 抗争,延其天年,养老送终——这,或许是作为每一个晚辈必须经历的人生常态。 

只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每一个长辈的健康背后,牵动的情愫复杂而又绵长。

我父亲就因年事已高,不慎摔了一跤,脊椎损伤,从此走上了数个月的求医之路。经朋友介绍,8 月 5 日从其它医院转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五病区。 

我对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的了解,最初是从一个 6 分钟的短视频开始的。短片的情节是一位长者在绕城高速上突发心急梗塞,随后经 120 调度中心联系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实施了空中救援——这个短片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这家医院高大上、规模实力强大。 

未到医院,听说里面有“招手停”,还真有些不可思议,想象那会是怎样的 场景。进得医院,方知原来是医院的总体设计布局为“回”字型,内部有宽广的 通道,电瓶车穿梭“回”字轨迹之中,送病友和家属往来于楼盘和科室之间。医 院的规模很大,地下第二层直通地铁。很多第一次到医院的,基本都会如觉进入迷宫,迷失方向,只是你有百难,只要去问那些散布在各个服务点身穿红马甲的 女子服务团队,就会迎刃而解。

02我陪护父亲,在医院呼吸科呆了两个多月,也算是对医院有了较多的了解。 

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我接触了领军团队的樊建勇主任,细心温柔的张晓妮、风格洒脱利索的杨小萍以及行事果断并温和很具爱心的柴海强医生,在我父亲身旁频频出现的还有一针到位的“杀手”——李昭和刘雨平、全院护理一等奖获得者师盼盼、充满爱心的向丹护士长,以及先后轮流值班医护我父亲的一个个白衣护士姜研、郭佳美、屈晨瑜、张静娜、熊雨婷、周晓利、刘慧、郭焕焕、黄晓丹、张毅、王欢……我曾试图去区分她们每个人的特征,但由于每个人的医护责任心、 护理专业性和对流程的把控的同质化,几乎难以看出差别,只是把出现频率最高 的几位印记起来。她们的工作琐碎繁杂,365 天每日几乎是同样的工作内容—— 扎针、换药及其它护理工作,病房里一声“爷爷、叔叔、大妈、阿姨”等称呼一下子亲近了距离,还有那一丝不苟的护理,和患者家属俨然亲同一家人了。我好奇的是在这些繁琐的工作中,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女孩子的不耐烦、不认真。我观察和询问过,她们每天每个人在病房里的行进脚步都在万步以上。

“微笑是你的态度,奉献是你的底色,输液瓶里点滴着款款深情,注射器里注入着悠悠关怀,体温表里测量着满腔热忱,血压计里牵动着责任担当……”。的确,护理服务无法用高大上的语言和震撼人心的语言来描绘,没有鲜花掌声的荣耀,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也正是在那些平凡和细节中彰显出不凡。从小到大,我去医院的此数也不算少,或许因为连续两个多月的相处,才使我真正地体会到“白衣天使”工作的真正价值——于平凡中的不凡和伟大。 

03在八月中旬因疫情防控两天的封院中,我特别担心父亲需要的东西没法送进 去,但医院考虑得很周到,那些医院专设的红马甲服务团队不厌其烦地可以把任何东西从院外直接转送到患者病床前,急家属之所急,解除了后顾之忧。有几次我和护工推着病床去高压氧仓,那些红马甲女孩子看到后都会主动迎上来帮忙……当病床进电梯时,刚好遇见有清洁人员,他们看到立即主动从电梯中出来让出空间,去等下一步电梯…… 

两个多月时间,我也因不适去门诊挂号就医,从那些流动的导医开始,我感 受到的仍是几乎一致的专业照护和温馨的服务。由于父亲的疾病比较复杂,要做很多检查,我也与很多科室有了接触,同时感到了这家医院医疗设备的全面性和先进性。 

让我敬佩的还有一个感受:医院所有科室的高效联动和快速反应。我父亲虽 在呼吸科,但因病情涉及面广,需要其它科室医生进行分科治疗或会诊,但每次 都能看到在第一时间其它科室医生赶到。这除了快速反应,也应该与这家医院楼 盘融合性的设计布局分不开。 

在父亲刚住进呼吸科不久,呼吸病区就已经联系到康复科尢祥地等医生开始 进行康复治疗。我清楚地记得,父亲入院不久,脊柱脊髓康复科王辉主任即到我父亲床前进行诊断,那时我就和王主任建立了联系,已经超前地规划了父亲的医疗路径,以至在两个多月后,就很顺利地对接转到康复科。在转科室前,康复科党瑞医生也曾三次进行会诊,经医疗确认后,接下了下一阶段的医治接力棒。 

04转到脊髓康复科后,党瑞医生又基于对患者负责的考虑,经判断果断地拔掉 了我父亲的胃管。我一直担心的是父亲吞咽功能的恢复,在几大医院也了解到不同医生各自的处理和考虑,真没想到很快父亲就能拔除胃管用嘴慢慢吃东西了,由此也不得不佩服党瑞医生业务的精准判断力以及利索果敢的魄力。 

父亲从一所大型三甲医院 ICU 开始就一直在生命的关口闯关,一关关走来,也创造了不少奇迹,我感到的是在康复的背后,一股股巨大的医护能量的流动和加持。我在医院两个多月,时间或许并不长,但窥一斑而知全豹,似乎也足以能够概括对医院就医的总体感受。 

让我感慨的是医护团队所有人价值观和服务意识的同质化一。作为一个企业 管理咨询专家,或许由于职业病的原因,使我更加好奇地想探究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背后的根因。 

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05偶尔的机会,接触到了医院的文化理念。服务理念——珍惜每一次服务,一 次做好;宗旨——佑护无法衡量的价值;价值观——让患者有尊严的生活,让医 者有尊严的工作。原来,医院已经有了系统的文化规划。当然,更不得不佩服8000多名持之以恒的践行。这个医院,2019 年才正式开诊,能做到如今之程度,不仅仅是招募到很多医学精英,而且是大家发自内心对信念的承诺和坚守。

我也从网络资讯中看到,创始人对全院员工共勉的一段话:“人一 辈子能干成一件事就已经很伟大了。人类健康事业就是最伟大的事业,我们要心无旁骛,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干成这件事。” 

是的,没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长青和伟大的事业。

两个多月就医的感受,也使我看到:对于国际医学中心这些具有笃定信念和 持久定力的健康守护神和白衣天使来说,一件事就等于所有事,一天等于一年。 他们正是用自己甘于寂寞的默默付出和持之以恒的践行,传递给患者和家属实实 在在的“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热情是主宰和激励一切才能的力量,如果没有热情,生命会显得苍白和凄凉 (剧作家尼尔?西蒙)。对于真正具有大爱精神的医疗团队来说,也许,无须再做更多的诠释。这里,每天医护人员都在重复着几乎相同的内容和节奏。医院团队的力量和每天发生的一幕幕,其实那6分钟的空中救援短视频就是一个生动的特写和浓缩。时间的流逝和轮回,它演绎的是对生命的呵护和希望,诠释的是医院电子屏幕高高呈现的“生命至上”。 

由于工作原因,我不得不离开父亲返回江南,而在我离开之际总有一股暖流 促使我要写点东西,记录下这两个多月的点滴感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除了文字,或许没有什么再能表达我的感激。感激呼吸科、康复科团队对父亲的用心呵护,也感激正是医院一个个团队的“黄金搭档”和默契配合,才使我可以放心地、安然地离开。 

一个优秀的医疗团队,绝不是依靠冰冷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而是对一种信念 的固守和践行,是无处不在的温度和热情——这是跨越一切时空,造就非凡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和灵魂。我坚信国际医学中心一定会造就非凡,在西北五省乃至全国建树标杆,打造出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返回江南的动车上,我不由写下这些,是以为记。 

感谢,生命从这里路过。 

姜先生(一位患者家属)

2022.10.20 于 G1918 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