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 国内首家高分通过JCI认证的医院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国内首家高分通过JCI认证的医院,该称号由国际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颁布。
  • 最佳民营医疗机构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2020优秀非公医疗机构第1名,该称号由丁香园发布“2020最佳品牌传播医疗机构”综合排行榜获得。
  • 人力资源
  • 资质查询
  • 服务热线:029-96999
首页 > 临床科室 > 重症医学科 > 科室动态

大医之道49|袁清霞:坚守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作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时间:2023-01-07
浏览:820次

重症医学科,也称ICU。这是医院的神秘之地。


这里,患者病情瞬息有变,留给医生分析和判断的时间,常以秒计。


这里,医生成为时光的旅行者,一次次,为濒临死亡的患者重新调上生命的时钟。




图片


袁清霞

重症医学科主任 

医学硕士、硕士生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副教授

延安大学附属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原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

陕西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保健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西安市卫健委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5C培训导师

陕西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卫健委重症医学质控中心成员

延安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

AHA急救高级生命支持(ACLS)培训导师

擅长外科系统危重症的救治,全面掌握危重患者的救治及生命支持技术,尤其是严重创伤及围手术期管理,对呼吸、循环、抗感染、镇静镇痛谵妄及营养等领域有独特的见解,成功救治了大量危重患者。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参编书籍3部。


求学?转型

1986年,袁清霞考入延安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91年毕业后,她来到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一名麻醉科医生,这一干就是十八年。人们常说,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作为麻醉科医生,每一台手术袁清霞都必须全神贯注,因为没有人可以保证手术中不会有突发状况,每一个患者都有可能站到死亡线的边缘,而时刻关注生命体征,负责患者的生命维持,保驾手术的顺利进行,让患者安全舒适的度过围手术期,就是麻醉医生的职责。


十八年来,袁清霞经历过无数台手术,妇产科、胸外科、普外科、颅脑外科、骨科......所有科室的手术,她都接触到。面对不同的手术类型,不同体质的患者,医学知识过硬和全面是必备的条件。无影灯下,静脉穿刺、诱导给药、通气供氧、监护陪伴,每天的工作,重复却充满挑战。


图片

1995年,袁清霞前往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进修。“每一位医生的专业和奉献精神都让我敬佩,对每一项操作的精益求精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都让我终生受益。在护送麻醉手术后回病房的路上,进入主楼上坡时医生会将患者以脚朝前,头朝后的传统姿势掉头推上坡道。”回忆在协和医院的每一个细节,袁清霞记忆犹新。


2003年,袁清霞来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修学习,首次接触重症医学科的工作。某天凌晨,一位羊水栓塞的产妇送到科室。羊水栓塞,以发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料、病死率高为临床特点,属于世界性难题且无法预测,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四左右,而死亡率最高可达80%以上。面对病情危重的产妇,袁清霞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吸氧、半卧位、报告上级医师、建立静脉通道用药、密切观察孕妇情况。经过两天两夜的密切监护及积极治疗,充分评估各项指标及参数后,产妇呼吸机顺利撤机,产妇与胎儿转危为安。这次抢救经历让袁清霞终身难忘,也正是这段经历,为日后转型打下基础。


图片

2007年,已攻读完硕士学位的袁清霞来到301医院进修学习, 经历过数百次抢救与监护,袁清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做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


从一名麻醉科医生转型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难吗?在袁清霞看来,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重症医学科医生需要想得更全面、做得更细致。被送进重症医学科病房的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如果没有清晰的救治思路,便会浪费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为了能成功转型,袁清霞大量地阅读医书文献,参加会诊,向前辈请教学习临床经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学习先进技术。


谈到重症医学跟其他专业有什么不同?袁清霞认为,重症医学需要更全面更广泛知识,各种生命支持,呼吸机、CRRT、ECMO、重症超声、血流动力学、液体复苏、重症营养、重症感染等等;倡导的是整体性的治疗观念;关注的是系统间相互关系、相互平衡;治疗的核心是在患者各个受累脏器系统之间寻找对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点。


责任?守护

普通人的时间按小时计划,而重症医学科的危重患者则以分秒计生死。


59岁的李叔突发呼吸困难后晕厥,在家人的护送下来到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就诊。入院后,经过相关检查,李叔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脓毒性休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还伴有2型糖尿病、运动神经元病、淋巴瘤等多种基础疾病。


入院初期,李叔的循环、呼吸极不稳定,需要靠多种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呼吸机辅助呼吸,全身营养状况差,病情复杂,生命垂危。监护室外,李叔的儿女焦急万分,常常以泪洗面。


容不得半点犹豫,袁清霞迅速组织抢救小组,制定了周密的诊疗方案。在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患者病情逐渐有了好转,顺利脱离呼吸机;其营养状况也得到了良好改善,平安出院。


图片

“感谢你们!你们用高超医疗技术为我父亲解除痛苦,使我体会到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医生良好的医风和医德……”4月的一天,重症医学科收到了来自李叔的感谢信。


“重症患者的生命是‘盯’出来的,‘守’出来的。医生必须坚守在患者床边,观察细微生命指证的变化,绝对不能错过任何信息,因为点滴变化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苦与累,袁清霞只字不提,她只希望患者能够顺利走出重症医学科的病房,她常常对年轻的医生们讲,一个生命往往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命运,一次抢救或许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当他被推进去的那一刻,我都懵了,对这场意外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尤其是说要做气管切开,我特别担心会影响他说话,担心伤口留疤。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脖子上的伤口不仅很小而且很美观,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谢谢您啊,袁主任。”一位患者的家属在医院走廊向袁清霞表达谢意。


原来,这位患者因车祸导致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在抢救过程中,袁清霞明确诊断,及时为患者实施了新型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图片

重症医学科的病房又忙又累,充满着挑战,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走到现在?在袁清霞看来,危重患者救治成功后的喜悦,这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在重症医学科,生与死的搏斗每天都在上演,而患者康复的喜讯也常常鼓励着每一名医护人员。97岁的重症肺炎老人在大家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出院了;有多种基础病糖尿病、淋巴瘤、运动神经元病合并脓毒症、重症肺炎及急性心梗患者呼吸机终于脱机了,并平稳转出了;多发伤合并重症感染手术了;重度妊高症术后心衰仅仅4天后出院了;急性重症胰腺炎转出了……


使命?担当

退休后,袁清霞来到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担任重症医学科主任。“除了专业技能,在重症医学科工作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身体好,能扛得住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疲惫。第二是心理素质要好,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情绪激动的家属,抗压能力要强。作为一名合格的ICU医生,更多的需要思考,是孜孜不倦的探索。”袁清霞常常给科室的年轻人说。


为了提高团队的专业知识水平,袁清霞每周组织科室对典型病例进行研讨分析,让每位医生分享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年轻医生也可以在研讨会中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了解病情、深入讨论、制定方案,每个人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创无创呼吸机、血液净化机、床旁超声、电子支气管镜、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血气电解质分析仪、输液泵、注射泵、肠内营养泵……重症医学科里大大小小的先进设备,袁清霞要求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要熟练掌握。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先进的诊疗设备成为医生诊断病情的依据,但袁清霞要求重症医学科医生在掌握新技术的同时,也不能把传统的望、闻、问、切的诊查方式忽略。用最小的医疗成本、最小创伤救治理念是袁清霞倡导的。“带着大家查房,我要求每个人必须要用听诊器、用超声。技术就是重症医学科医生的武器,多掌握一项,就多一分把握。”

图片

给予医学以温度,成为了近年来医学界热议的话题。在袁清霞看来,作为医生,救治危重患者的同时,也应关怀家属。重症医学科有严格的规定,家属不得探视陪护。为此,很多情绪激动的家属也常常找到袁清霞说理。遇到这种情况,袁清霞往往耐心解释,悉心开导,“患者病情危重,本身抵抗力就会降低,因为病情危重需要应用许多创伤性的检查和治疗,发生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普通人身上一个微小的病菌,在陪护和探视过程中就会增加患者感染的机率,造成致命性的伤害……”

图片

对待生命走到末期的人,袁清霞希望患者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温暖。“很多老年慢性重症患者,往往急需亲人的陪伴与关怀。今后可以在有条件的时候,开展后ICU病房等,让患者在生命即将谢幕的时刻,感受到温暖。我想,在生命最无助的时候,靠近患者就是给予医学以温度。”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这是重症医学科医生的天职。”袁清霞说。从医三十年,袁清霞始终坚守着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无数次的抢救与关怀,点滴温暖都成为守护患者的生命之光,耀眼,温暖,真实。


图片
专家介绍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