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 国内首家高分通过JCI认证的医院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国内首家高分通过JCI认证的医院,该称号由国际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颁布。
  • 最佳民营医疗机构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2020优秀非公医疗机构第1名,该称号由丁香园发布“2020最佳品牌传播医疗机构”综合排行榜获得。
  • 人力资源
  • 资质查询
  • 服务热线:029-96999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六个多”服务

寂静世界里的生命回响 震耳欲聋

作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时间:2025-07-19
浏览:288次

张晓芳,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疼痛医学科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护理过的疼痛患者不计其数,她总能从中找到和患者沟通的桥梁,直到遇见陈伯(化名)。

陈伯不能言、不能听、亦不识一字,就像被三重无形的屏障紧紧封锁。

张晓芳初次踏入陈伯的病房,感受到的是消毒水味道里弥漫着的异样寂静。陈伯蜷缩在病床一角,眼神空洞地投向窗外,阳光落在他的头发上,深潭般的眼眸依然没有光亮。

陈老您好,我是科室护士长张晓芳。张晓芳习惯性地开口问候,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伸出手想拍拍他瘦削的肩膀,陈伯却拿手在比划着什么。

医患之间,近在咫尺,远在天边。

张晓芳熟知的常规护理流程在陈伯面前完全失效。

 

您感觉怎么样?张晓芳尝试着询问,希望能够发现陈伯除语言与手势之外,其他细微的反馈。

毫无预兆,陈伯枯瘦的手臂突然开始胡乱挥舞,喉咙里发出意义不明的、沙哑的声音,因为无法表达不适,烦躁地用指甲抓挠着床单。

无奈、焦急、束手无策,挫败感如潮水般一次又一次将张晓芳淹没。

到底该怎么办?张晓芳问了自己一遍又一遍。

护理的灵魂是什么?不是退缩和放弃,是在绝望处寻找微光。

 

陈伯成了张晓芳必须破译的密码

像一个最专注的观察者,张晓芳守在陈伯床边,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信号。

无意间,发现呼吸的语言

一次长时间的陪伴后,张晓芳发现,陈伯平静时,胸膛的起伏异常缓慢、深沉,像退潮后宁静的海湾;而烦躁不适时,呼吸立刻变得浅而急促,如同受困的野兽。

张晓芳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呼吸,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和呼气,努力让自己的胸腔起伏与陈伯在平静状态下的节奏同步,一次、两次、三次……反反复复,陈伯依旧毫无回应。

一天下午,阳光洒在病房里,张晓芳照例坐在陈伯床边,开始调整自己的呼吸。渐渐地,张晓芳感觉到,陈伯原本略有急促的呼吸,开始极其缓慢地,尝试着和自己的节奏同步。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

张晓芳几乎就要屏住呼吸,一种难以言喻的震颤从心底升起——在呼吸间,陈伯和自己第一次有了同频共声!这无声的对话,成为了医患沟通的基石。之后每次张晓芳靠近陈伯,都会先调整呼吸,这是无声的问候语,安全的信号。

 

时间一天天过去,陈伯的无声密码被张晓芳一一破解。

右手指尖几不可察的微微蜷缩,常常伴随着眉头痛苦的轻蹙——这是疼痛的信号;身体持续地、极其轻微地向左侧倾斜——这是想翻身的渴望;当护士推着治疗车靠近,发出细微的震动时,全身瞬间紧绷——这是对未知侵入的恐惧……

每一次专注细微地观察,每一次小心翼翼的验证,张晓芳逐渐走入了陈伯的世界。尽管他听不见,但我相信语调的振动或许能传递某种信息。陈伯指尖蜷缩时,张晓芳总会轻声细语,善言安慰。查询手语翻译,调整手部动作,陈伯紧绷的身体在张晓芳的安抚下逐渐不再那么僵硬。

信任的种子,在无数个微小瞬间里悄然萌芽。张晓芳带着陈伯熟悉的呼吸节奏靠近时,陈伯的身体甚至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看着陈伯深陷的眼窝,布满沟壑的脸庞,张晓芳内心升腾起对生命的敬畏。尽管被重重枷锁困住,饱受疼痛之苦,陈伯依然在用他所有的力量,顽强地感知着这个世界,回应着微小而绵延的善意。

在漫长的、无声的陪伴里,陈伯教会张晓芳的,比任何一本教科书都要多。

 

护理,从来不仅仅是打针发药、执行医嘱。护理是在最深的隔绝中,依然执着地伸出触角,去看见每一个被病痛和障碍包裹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是放下所有预设的沟通方式,用心去感受呼吸的起伏,肌肉的紧张,指尖的颤动,去破译那些超越言语的生命密码,在看似无望的寂静里,用最原始的触觉、最恒久的耐心,传递关怀与陪伴——告诉他:我在这里,你并不孤单。

寂静世界里的生命回响,震耳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