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拉出来的粑粑也能治病吗?
原本让人不忍直视的粪便,经过多道处理程序后,变成了一种浅黄色的液体,也成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良药,可谓“点屎成金”。
近日,消化病医院完成了我院首例粪菌移植术。经特殊的“粪菌移植”治疗后,患者马女士已转危为安。
61岁的马女士,40日前因脑出血做过“颅内钻孔引流术”及“气管切开术”,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在外院使用了多种抗生素治疗,抗感染治疗十几日后,马女士出现了持续高烧、腹泻,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无好转,体温仍然每日高热达39-40℃,肛门持续的外流稀水样便,右侧肢体偏瘫,意识模糊,心率达120-140次/分,病情危重。由120急救车送到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就诊。
入院后,经过病原学及肠镜等检查,马女士被诊断为重度伪膜性肠炎。
资料显示,正常人体的肠道拥有上亿细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菌群,其中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当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群增多,那么肠道功能就会出现紊乱,甚至导致各种疾病。消化病医院张方信副院长介绍,伪膜性肠炎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一种,由一种叫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细菌过量生长所致,一般来说,病情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呈爆发型,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高。
诊断明确后,消化内科立即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常规治疗,但效果不佳,张女士仍然发热、腹泻,甚至出现了便血,考虑患者颅脑术后,一般情况差,如果不能尽快控制肠道炎症,病情会加重,将有生命危险。刘晓副主任医师想到了粪菌移植术,于是立即向中华粪菌库申请粪菌菌液,在中华粪菌库的工作人员支持下,很快将菌液送达,消化内科立刻为马女士进行了粪菌移植。
经过两次鼻导管粪菌移植,移植术后3天,马女士不仅大便颜色转黄、成型,每天1-2次,体温也正常了,意识清楚,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通俗来讲,粪便菌群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通过肠镜或胃镜,将提取后的菌液注入肠道内;或通过灌肠将菌液注入肠道内;再或通过鼻内插管至空肠,将提取的菌液打入肠道内。
粪菌群移植是消化内科开展的一项医疗新技术,它作为重建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目前广泛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难治性肠道感染、难治性炎症性肠病。近期也在顽固性便秘、肠道免疫缺陷、自闭症等疾病的治疗中有新的进展。今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消化病医院医护人员将继续为广大患者的消化道健康保驾护航。